赏诗词网

译文

作者:佚名

黄帝问少俞说:人的筋骨的强弱,肌肉的坚脆,皮肤的厚薄,腠理的疏密,各不相同,他们对针石刺砭、艾火烧灼引起的疼痛,感觉是怎样的呢?人的肠胃的厚薄、坚脆也各不相同,他们对毒药的禁受能力又是怎样的呢?我想详尽地听一下。

  少俞说:骨强、筋弱、肉松弛、皮肤厚的人耐痛,对针石刺砭、艾火烧灼引起的疼痛,也同样能够忍耐。

  黄帝问:怎样知道有的人是能够忍耐艾火灸烧的呢?

  少俞回答说:皮肤发黑、骨骼强健的人,能够忍耐艾火的灸烧。

  黄帝问:怎样知道有的人是不能忍耐针石刺痛的呢?

  少俞回答说:肉坚实、皮肤薄的人不能忍耐针石的刺痛,这种人对艾火的灸烧也同样不能忍耐。

  黄帝问:人同时受了伤病,有的容易好,有的不容易好,这是什么缘故?

  少俞回答说:同时受了伤病,其中身体多热的就容易好,身体多寒的就不容易好。

  黄帝问:有的人能禁受毒性药物,怎样知道这个呢?

  少俞回答说:胃厚、色黑、骨大、肉肥的人能禁受毒性药物,体瘦胃薄的人则不能禁受毒性药物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云昌 孟蓬生等.道客巴巴.http://www.doc88.com/p-298364351547.html
    

《黄帝内经》分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两部分,起源于轩辕黄帝,后又经医家、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,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。在以黄帝、岐伯、雷公对话、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,主张不治已病,而治未病,同时主张养生、摄生、益寿、延年。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(《黄帝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),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。是研究人的生理学、病理学、诊断学、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。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“阴阳五行学说”、“脉象学说”“藏象学说”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