赏诗词网

译文

作者:佚名

泗水发源于奋郡卞县的北山,

  《 地理志》 说:泗水发源于济阴乘氏县,又说:发源于卞县北面,《 水经》 则说发源于北山,这些说法都不对。《 山海经》 说:泗水发源于鲁东北。我过去因公事,曾沿徐水、沈水走过,又曾路经沫水、泗水,当时我派人去探寻过泗水的源头。查明泗水发源于卞县老城东南,桃墟的西北。《 春秋》 :昭公七年 ,谢息采纳了季孙的建议,把孟氏的成邑给晋,把居民迁移到桃。杜预说:鲁国卞县东南有个桃墟,世人称为陶墟,说是舜制陶的地方;那里有个井叫舜井,其实都不是。桃墟有个漏泽,方圆十五里,泽水清澈澄碧,平静如镜,水深近三丈,泽西紧靠一座小土山,俗称妨亭山,大概是因为有了陶墟、舜井,因而又有了妨亭的名称的。小山旁有三个石洞,洞口大小约三四尺,石洞有通有塞,泽水有时积得满满的,有时又漏掉,一漏水几天之间就会泽底朝天。附近民众看出将要漏水了,就预先用木料做成鱼鼠,挡在洞口,水涸之‘后,泽底鱼鳖全都暴露出来,运也运不完了。从此处的小丘向西北方走,山冈绵延四十余里,山冈的西边便是泗水的源头。《 博物志》 说:泗水发源于陪尾,就指这座小丘。这里有五个石洞向外涌水,各洞口直径大约都有一尺余,五股泉水涌出后就汇合同流。水源南侧有一座庙,那里有成片的桧树和柏树林,当时人们称它为原泉祠,但我没有考证过。泗水往西流经卞县旧城南面,《 春秋》 :襄公二十九年(前544 ) ,季武子攻取了卞,说:听说据守卞的军队要反叛,我率兵前去讨伐。卞县南有姑蔑城,《 春秋》 :隐公元年(前722 ) ,隐公和邻仪父在蔑会盟。泗水发源于卞县旧城和姑蔑城之间,往西流经邵城北面。《 春秋》 :文公七年(前620 ) 《 经》 记载,文公讨伐邦,三月甲戌日攻取须句,于是就在部筑城。杜预说:这是鲁国的城邑。卞县南有邵城,这是为防备邻有外患时而修筑的。泗水在卞县与邻水汇合。

  往西南流过鲁县北面,

  泗水又往西南流,经过鲁县分为两条,水旁有一座城,是两水分流之处。北面的一条就是沫读。《 春秋》 :庄公九年(前685 ) 《 经》 记载,那年冬天,疏浚河道。京相潘、服虔、杜预都说沫水在鲁城北面,疏浚河道是为防备齐国,南支叫泗水。孔夫子在沫水和泗水之间执教,今天城北两水中间,就是当年孔夫子带领学生的地方。《 从征记》 说:沫水和泗水在鲁城东北十七里处相汇,胭里背靠沫水,面临泗水,南北一百二十步,东西六十步,四面城门都有石门槛,北门.离沫水百余步。后汉初期,网里的荆棘开始被清除,从孔夫子的讲堂到九里。当时鲍永任宰相,于是在网里修建了飨祠,将鲁贼彭丰等人处死。郭缘生说泗水在城南,这是错误的。我查考过《 国语》 ,夏天宣公在泅渊撒网捕鱼,里革割断鱼网,把它丢了。韦昭说:泗水在鲁城北面。《 史记》 、《 家记》 、王隐《 地道记》 都说孔子安葬在鲁城北面的泗水上。今天泗水南面有孔子墓。《 春秋孔演图》 说:鸟变成了书,孔子捧着书向上天祷告,有一只红雀飞到书上,变成一块黄玉,上面刻着:孔子受命于天,编制法规,确定制度。《 说题辞》 说:孔子死后,人们把他得到的那块黄玉一起陪葬在鲁城北面,就是子贡守墓的小屋所在的地方。谁周说:孔子死后,鲁国人在孔子墓边居住的有百余家,以后这里就称为孔里。《 孔丛》 说:孔夫子的墓地方圆一里,在鲁城北面六里的泗水畔。孔氏宗族的坟墓共五十余座,人名辈份已辨别不清,有墓碑三块,各种石兽石褐还在。《 皇览》 说:孔子的弟子们从各地把珍奇的树苗带来种植,因而墓地上有许多异树,不生荆棘和刺草,但今天,那些树木一棵也没有了。泗水从城北往南流经鲁城西南,与沂水会合.沂水发源于鲁城东南,尼丘山西北,颜母曾在此山祈祷,于是生了孔子。山的东面十里,有颜母庙,山的南面数里,是孔子父亲安葬处,《 礼》 所说的防山之墓已崩塌,就指这地方。这里平地冒出泉水,流经鲁县旧城南面。溪水北岸、旧城东门外,就是爱居所停息过的地方。《 国语》 说:海鸟叫爱居,停息在鲁城东门外三天,减文仲去祭它,被展禽所讥讽。所以庄子说:海鸟停息在郊外,鲁侯拿酒给它喝,准备了三牲,奏起广乐,三日后海鸟死了,这是因为奉养的方式不适合所奉养的对象。城门外是戎夷死的地方,《 吕氏春秋》 说:昔日戎夷离开齐国投奔鲁国,当时天气十分寒冷,到鲁时,城门已经关闭了,就与弟子宿在城门外。说里越来越冷了,戎夷对弟子说:你把衣服给我穿,我活;我把衣服给你穿,你活。我是国家的人才,受到天下人的珍惜;你是没有用的人,不值得怜爱。弟子说:没用的人怎能与国家的人才共穿衣服呢?戎夷叹道:哎,不成了!就解下衣服给弟子穿,自己在半夜里冻死了。沂水北对翟门。从前有个养马人名荤,力气很大,能把车盖投过此门。服虔说:能把千斤重物从门上投过。杜预说:能把架屋顶的木椽反复从城门上掷过。《 春秋》 :僖公二十年,《 经》 记载,春,新建了南门。《 左传》 说:记载这件事,是因为兴工不合时宜。杜预说:原名叫樱门,僖公把门改造得更高大,今天此门还是与各门都不相同,改名叫高门。城门的遗址还在,占地八丈余。也称零门。《 寿秋左传》 :庄公十年(前684 ) ,公子堰要求攻击宋军,蒙着虎皮偷偷从零门出城。零门的南面,隔水有个祭坛 ,坛高三丈,就是曾点想唱歌乘凉的地方。距高门一里余的大路西边,有道儿君碑,是鲁国宰相陈君所立。从前曾参住在这里,坏人都不入城了。鲁县就在曲阜一带,是少昊都城所在之处,有大庭氏的仓库,是《 春秋》 竖牛进攻的地方。所以刘公斡《 鲁都赋》 说:收起武器藏在炎帝之库,放牧战马在巨野之郊。周成王把曲阜封给姬旦,称为鲁。秦始皇二十三年(前224 ) ,立为薛郡。汉高后元年(前187 ) ,这里是鲁国。小丘上有季氏的住宅,宅里有一个武子台,今天虽已崩塌,但还高数丈。台的西面一百步有一口大井,宽三丈,深十余丈,用石块垒砌,石块都好像馨的形状。《 春秋》 :定公十二年(前498 ) ,公山不狙率领费人进攻鲁国,定公进入季氏之宫,登上武子之台。台的西北面二里处有周公台,高五丈,周围五十步,台的南面约四里就是孔庙,就是孔夫子的故居。故居范围约一顷,他住过的厅堂后世改建成庙。汉高祖十三年(前194 )经过鲁,用三牲祭祀孔子。自从秦始皇焚烧《 诗经》 、《 尚书》 后,经典散失残缺,汉武帝时,鲁恭王拆毁孔子旧宅,获得《 尚书》 、《 春秋》 、《 论语》 、《 孝经》 等书。当时人们已不知道还有古文,称为蟒鲜书。汉时把它秘藏起来,很少有人见过这种文字。当时从堂上传来钟磐管弦之音,于是就停止拆屋。庙屋有三间:孔夫子住在西间,朝东;颜母在中间,朝南;夫人在东面隔一间,朝东。孔夫子床前有石砚一枚,制作很简朴‘据说是他生时常用之物。鲁人把孔子乘过的车藏在庙中,就是颜路请求给颜回做棺材的车。汉献帝时,庙遭火灾烧毁了。永平年间( 291 ) ,钟离意当鲁国宰相,上任时,拿出自己的钱一万三千文,付给户曹孔诉,要他整修孔子的车,他亲自入庙,擦拭孔夫子的旧物:几、席、佩剑和鞋子。有个汉子叫张伯在堂下割草时,在土中发现玉璧七枚,把一枚藏在怀里,拿了六枚去察告钟离意。钟离意叫主簿把玉璧放在几前。孔子卧室床头挂着一只瓮。钟离意叫来孔诉问:这瓮是干么的?孔诉回答:这是夫子的瓮,背后有朱砂写的红字,人们都不敢打开。钟离意说:夫子是圣人,他之所以留下这个瓮,是想启示后世的贤人。开瓮后,里面有一块白绢,上面写着:后世编纂我的书的,是董仲舒;保护我的车,擦我的鞋、开我的箱的,是会稽钟离意;玉璧有七枚,张伯藏了一枚。钟离意立即叫来张伯询问,张伯果然供认了。魏黄初元年(220 ) ,文帝令郡国修建孔子旧庙,设置年傣百石的吏卒,专门负责管理。庙里有孔夫子像,旁边有两个弟子,手执书卷,站着侍侯他,神色肃穆恭敬,似乎在向他请教的样子。汉、魏以来,庙里立有七块碑,两块碑无字,庙旁桧树柏树至今还很茂盛。庙的西北二里处,有颜母庙,庙像还很严整,庙里有五株长长的桧树。孔子庙东南面五百步,有一对石阀,就是灵光殿的南阀,北面百余步就是灵光殿旧址,东西二十四丈,南北十二丈,高一丈余;东西两边是廊屋,中间方七百余步;石网东北面有一个浴池,方约四十步;池中有个钓台,方十步,台基和岸边都是用石头砌成,遗基还较完整。所以王延寿作赋说:绕行数里,仰头不见天日。这是汉景帝程姬的儿子鲁恭王修筑的。殿的东南面,就是伴宫,在高门正北的大路西边。宫中有台,高八十尺,台南水池东西一百步,南北五十步,台西水池南北四百步,东西六十步,台池都用石块结砌,这就是《 诗经》 所谓的:在洋水之畔多么快乐!沂水又往西流经圆丘北面,丘高四丈余。沂水又往西流,从前韩难在这条水上射过龙。《 尸子》 说:韩难在鲁与申羊见面,有一条龙在沂水上饮水。韩堆说:我听人们说过,出外见到虎,就打死它;见到龙,就用箭射,今天如果不射,就是没有照我听到的做了。说着就用箭射龙。沂水又往西流,从右面注入泗水。

  又往西流过瑕丘县东边,转弯从县城往东南流,都水从东方流来注人。

  瑕丘是鲁国的城邑,也就是《 春秋》 的负瑕。哀公七年(前488 ) ,季康子攻打邻国,把邻的国君囚禁在负瑕。应劭说:瑕丘在县西南,从前卫国大夫公叔文子登上瑕丘,蓬伯玉跟从着他。文子说:在这里多么快乐呀!我死后真想葬在这里。伯玉说:你喜欢葬在这里,那还是让我先葬吧!伯玉是讽刺他想糟蹋百姓的良田。瑕丘的名称,就是因这件事而来的。曾子到负夏吊慰,郑玄、皇甫谧都说那是卫国的地域,鲁、卫虽然是不同的国家,但土地却还是同一块土地。榔水发源于东海合乡县,汉安帝永初七年( 113 ) ,把这里封给马光的儿子马朗,立为侯国。都水往西南流,注入沫水。《 春秋》 :哀公二年(前493 ) ,季孙斯攻打邻国,夺取了榔水东岸的田和沂水西岸的田。榔水又流经鲁国邹山东南,然后转向西南流。邹山就是《 春秋左传》 所说的峰山。邻文公迁到这里,今天城建在邹山的南面,依山傍岩筑城,非常坚固。从前是邻娄之国,姓曹,也是叔梁绘的封邑。孔子就出生在这里。后来在这里立县,用邹山的山名来作县名,也就是王莽时的邹亭。京相多说:据《 地理志》 ,峰山在邹县北面,绎邑就是根据这座山而命名的。峰山东西二十里,山很高峻,孤峰独起,全由岩石堆积而成,几乎没有土壤;岩石间有许多洞穴,互相连通,有的洞穴有数间房屋那么大,民间称为峰孔,遇上乱世兵祸,就带全家进入山尸洞,敌寇虽然众多,也无法加害了。晋朝永嘉年间(307 一313 )太尉都鉴率领乡民保卫这座山,胡贼进攻未能得手。今天山南有大峰,称为都公峰,山北有绝壁。秦始皇到鲁国观礼,登上峰山,命垂相李斯用大篆字体在山岭上刻写铭文,名叫昼门。《 诗经》 所说的保有亮峰,就指这里。榔水又往西南流经蕃县旧城南面,又往西流经薛县旧城北面。《 地理志》 说:这是夏朝车正奚仲约封国《 竹书纪年》 载,梁惠成王三十一年(前339 ) ,邵人迁徙勤薛,改名徐州。城南山上有奚仲墓。晋《 太康地记》 说:奚仲墓在城南二十五里的山上,百姓认为很神灵。齐国把这地方封给田文。田文号孟尝君,以仁爱闻名,今天城旁还有田文墓,四面用石块砌成,制作严密坚固,光洁美丽,过往行人没有不来此观看的,认为这是世上罕见的建筑。榔水又往西流经仲迪城北,晋《 太康地记》 说:奚仲迁徙到邱,仲鸡居住在这里,做了商汤的左皿相,到了周朝,他的后裔所封的爵位是侯。后来封地被侵占缩小,称霸的诸侯将他贬降为伯,姓任。应劭说:郑就在薛。徐广《 史记音义》 说:楚元王的儿子郑客,在吕后二年(前186 )时被封为上邱侯。因为有下那,所以这里称上郑。《 晋书? 地道记》 说:仲迪城在薛城西三十里,榔水又往西流到湖陆县注入泗水。所以京相播说:薛县的榔水,上口在蕃县接纳了水流,向西流注于山阳湖陆。《 水经》 说流经瑕丘东,是弄错了。

  又往南流过平阳县西面,

  平阳县就是山阳郡的南平阳县。《 竹书纪年》 说:梁惠成王二十九年(前341 ) ,齐国田肝和宋国军队进攻我国东部边境,包围平阳。王莽时改称龟平。泗水又往南流经旧城西,世人称为漆乡。应肋《 十三州记》 说:漆乡是邻的城邑。杜预说:平阳东北有漆乡。今天在平阳西南,也有旧城,方圆二里。到底是否漆乡故城,不很清楚。

  又往南流过高平县西面,洗水从西北流过来注人。

  泗水往南流经高平山,此山东西十里,南北五里,高四里,与众山相连,而以这座山为最高,山顶呈方形而平坦,所以称为高平山。县也取名为高平县。泗水又往南流经高平县旧城西面。汉宣帝地节三年(前67 )。把这地方封给垂相魏相,立为侯国。高帝七年(前200 )封将军陈错为真侯。据《 地理志》 ,高平县是山阳郡的属县。王莽时改称高平郡。应劭说:是章帝改的。据《 地理志》 :王莽先改名,章帝予以沿用。所谓洗水,其实就是侏水,因为洗水、沫水互相汇合,也就互可通称了。

  又往南流过方与县东面,

  汉哀帝建平四年(前4 ) ,县里有个女子名叫田无音要临产,儿子出生前两个月,就已在腹中啼哭了,等到生下来后却不中用了。她把孩子葬在陌上,过了三天,有人经过,听见哭声,母亲又把他掘出来抚养。

  菏水从西方流过来注入。

  菏水就是由济水流注、积聚成的湖泽。往东流,在湖陵县西六十里的毁庭城下与泗水汇合,俗称黄水口。黄水西北通巨野泽,因为黄水注入菏水,可相通称。所以水口也叫黄水口。又转弯往东南流过湖陆县南面,涓涓水从东北方流过来注人。按《 地理志》 ,湖陆县就是从前的湖陵县。菏水在南面,王莽改名为湖陆。应肋说:又名湖陵,章帝封东平王苍的儿子为湖陆侯,改名叫湖陆。泗水又往东流,经过都鉴所筑城的北面,又往东流经湖陵城东南。从前桓温北上,范灌在这里俘获了慕容忠。城东有度尚碑。泗水又在左边汇合了南梁水。《 地理志》 说:南梁水发源于蕃县。今天该县的东北面平泽冒出泉水,有车轮那么大小,发源后成为川流,向西南流分为二条,北支往西流经蕃县北、面;又往西流经滕城北面。《 春秋左传》 ,隐公十一年(前712 ) ,滕侯、薛侯来朝见,两人互争尊长。薛侯说:我先受封应当为长。滕侯说:我是周天子的卜正官,薛与周天子异姓,我的位置不能居他之后。隐公命羽父把薛侯请来,对他说:承你前来问侯我,周有一句谚语说,山上有树木,须工匠去量;客人有礼物,让主人去挑。周天子与诸侯会盟时异姓居后。如果我到薛来朝见您,是不敢与任姓诸侯争排行的。如果承蒙您照顾,那么我想为滕君请求您这次让他一下。薛侯伺意了,于是滕侯居长。汉高祖把此地封给夏侯婴,立为侯国,夏侯婴就称滕公。邓晨说:滕城就是今天沛郡的公丘。此水灌溉这一带的土地。该县旧城在滕的西北,城周围.二十里,城内有子城,据《 地理志》 ,这座旧城就是滕,是周巍王儿子错叔绣文公的封邑。后来被齐灭掉,秦时立为县,汉武帝元朔三年(前126 ) ,把这地方封给鲁恭王儿子刘顺,立为侯国。世人因为此水灌溉良田,到达百株,所以有两沟的名称。南梁水从支渠向西南流,经过鲁国蕃县旧城东,因为它南面与廓水相邻,民间也称为西榔水。南梁水又拐弯流经城南,应劭说:蕃县就是古时的小邻邑。《 地理志》 说:这条水往西流注入济渠。济水在湖陆西面,在左边注入泗水,泗水和济水合流,所以记述地理一类书中,有的地方说济水注入泗水,也有说泗水注入济水,因为相互可以通称,所以有入济的说法。阐胭《 十三州志》 说:西流到湖陆注入泗水。《 水经》 里没有南梁水,却有涓涓水,大概就是这条水。戴延之《 西征记》 也说,湖陆县的东南有涓涓水,也没有记载南梁水,说涓涓水是吴王所开的渠道。我查考过,湖陆西南只有这条水,戴延之大概是根据《 国语》 所说,吴王夫差起兵,将北上黄池,在商鲁之间开掘渠道,北面与沂水连接,西面通济水。凭这点记载,所以说这条水是吴王开掘的,其实不是如此。我根据水路探察,此处只有泗水。北通沂水,西北流经商、鲁,而与济水相接的就是泗水。吴王只是疏浚过,并拓宽了原水道,不是说从东北起开掘,引入沂水,往西南注入济水。涓涓水只是利用原有水道开成,并不是吴一气凿通的。此事年代确实已很久远了,但人情物理却还是相近的。以今天来推想古代,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戴延之实在不通情理了。泗水又往南流,榔水注入,又流经薛的上邱城西,然后向南流去。

  又往东流过沛县东边,

  从前许由隐居在沛泽,那就在沛县,沛县是按沛泽命名的,宋国被灭后属楚,秦时是泗水郡的治所。沛县在泗水之滨,黄水注入。黄水出自小黄县黄乡的黄沟。《 国语》 说:吴子与诸侯在黄池会盟,就是这地方。黄水往东流经外黄县旧城南。张晏说:魏郡有内黄县,所以这里加上外字。薛攒说:县有黄沟,所以县称黄县。圈称《 陈留风俗传》 说:县南有渠水,春秋时,这里是宋国的曲棘里,是从前宋国的别都。《 春秋》 :昭公二十五年(前517 ) ,宋元公死于曲棘。宋华元住在翟里,宣公十五年(前594 ) ,楚、郑围攻宋国,晋国解扬违背楚国之约,在此向宋人传达了国君的信息。宋人十分惧怕,就派华元连夜登越城门外的曲城,潜入楚军营地,坐在子反床上说:君王派我来向你说明我们的困难,我方城内已到了交换子女来吃,拆开人骨来烧的地步,但要逼我们结城下之盟,这是办不到的。子反退兵三十里,宋、楚就讲和了。现在城东外曲城上,还有华元祠,祭祀从没间断;城北有华元墓。黄沟从城南往东流经葵丘下。《 春秋》 :僖公九年(前651 ) ,齐桓公在葵丘与诸侯会盟,宰孔说:齐侯不致力于改良内政,却热衷于侵略远邻,北方攻打山戎,南方攻楚,西方举行了此次盟会,东方要入侵哪个国家呢,现在还不得而知,西方看来不会去打了,恐怕国内就要乱了吧?你要以平乱为己任,不要匆匆前去了。于是晋侯就回去了。这里提到的葵丘就是这地方。黄海又往东流注入大泽,泽里长满芦苇,即人们所说的大莽破。破水往东北流经定陶县南面,又往东流经山阳郡成武县的楚丘亭北面。黄沟又往东流经成武县旧城南面,王莽改名为成安。黄沟又往东北流经部城北面。《 春秋》 :桓公二年(前710 ) ( (经》 载,从宋拿来部城的大鼎,戊申日送进大庙。《 左传》 说:宋督进攻孔父,夺了他的妻子,又杀了荡公,而立了公子冯,用部的大鼎贿赂桓公,减哀伯谴责这种违反礼法的行为。《 十三州志》 说:现在成武县东南有部城,俗称北部。黄沟又往东流经平乐县旧城南面,又往东流,在右面汇合了泡水,泡水即丰水的上源。此水上口承接大莽破,往东流经贯城北,又往东流经巳氏县旧城北面,王莽叫巳善。该县有伊尹墓。崔胭说:殷帝沃丁的时候,伊尹死了,葬在薄。《 皇览》 说:伊尹墓在济阴巳氏县平利乡。皇甫谧说:伊尹活到百余岁而死,死后发了三天大雾,沃丁以天子的礼仪安葬他,亲自治丧,来报答他的大恩大德。此水又往东流经孟诸泽。杜预说:孟诸泽在梁国唯阳县东北。又往东流经部城县旧城南面。按《 地理志》 ,部城就是山阳县,王莽改名为告城县,所以世间有南部、北部的说法。又往东流经单父县旧城南面,从前这里是毖子贱管辖的。孔子派巫马期到各地视察政事,巫马期进入鑫子贱的辖区,看见一个渔夫夜里还在捕鱼,间道:你捕得鱼为什么又马上放了?渔夫回答道:因为那是小鱼,我们大夫要使它们长大后再捕。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:以至诚施治于近,则教化推行于远,子贱已经掌握这窍门了。可惜呵,不齐(子贱名)所管辖的地方太小了!王莽把该县改名为利父。世祖建武十三年(37 ) ,把这里封给刘茂,立为侯国。水又往东流经平乐县,在右边与泡水汇合。泡水上流在下邑县边界承接睢水,往东北流;一条水上流在抒秋县边界承接睢水,向北流,世人称作瓤卢沟,积水成湖沼。沼水往东北流,二渠同流,左面与沫水汇合,俗称二泡,自此往下,洋水、泡水互相通称了,所以《 地理志》 说:平乐是个侯国,泡水发源于这里。又流经丰西泽,称为丰水。《 汉书》 说:高祖送囚徒去丽山,囚徒很多逃跑了,到了丰西泽,有一条大蛇挡住去路,高祖拔剑斩了它。这里就是汉高祖斩蛇的地方。丰水又往东流经大堰,分为二条,又往东流经丰县老城南面,王莽改名为吾丰。水经过城旁东北流,右面与支水汇合,支水上口承接丰西大堰,分流向东北流经丰城北面,往东流注入洋水。津水又往东流与黄水汇合,当时人们称黄水为狂水。那是因为狂、黄读音相近,以致民间流传失实的缘故。自此以下.,这条水又有黄水的通称了。水上过去有桥,称为泡桥。王智深《 宋史》 说:宋太尉刘义恭在彭城派遣主将秘玄敬北上到了丰城,侦察魏军,魏军在清水西望见玄敬的军队众多,魏南康侯杜道俊引军直奔泡桥,沛县百姓纵火焚烧泡桥,又在树林里击鼓助威,杜道俊以为宋军大队人马到了,就争先恐后地抢渡泡水,水又深,天气又极冷,杜道俊的兵几乎半数冻死溺死。清水就是泡水的别名。沈约《 宋书》 说,魏军想渡到清水西岸去,其实并非如此。泡水又往东流经沛县旧城南面,秦末四方起兵,萧何、曹参在此城迎接汉高祖。高帝十一年(前1 96 )把这地方封给合阳侯刘仲子,立为侯国。城内有汉高祖庙,庙前有三座碑,后汉时立。庙基用青石垒砌,台阶还在。刘备占据徐州时,此城是治所。袁术派遣纪灵进攻刘备,刘备向吕布求救,吕布赶来援助,驻扎在小沛,邀了纪灵,又请刘备一起饮酒。吕布对纪灵说:玄德是我的义弟,我生性不喜欢相斗,只喜欢解斗。说完就把戟插在门口,然后拉弓搭箭,说道:看我射戟的小枝。射中,你们就收兵;射不中,你们可留下来决斗。说完一箭射中,于是双方收兵。这里就是吕布当年射戟的地方。《 述征记》 说:城很大,四周城壕通丰水,丰水从城南往东流,注入泗水,也就是泡水。《 地理志》 说:泡水从平乐县往东北流,到沛县注入泗水。泗水往南流经小沛县东,县治旧城在南丘上。东岸有泗水亭,汉高祖当泗水亭长时,就是这个亭。所以今天这里有高祖庙。庙前有碑,延熹十年(167 )立。庙宇门阀现在都已崩塌,没有完整的东西了。水中有旧石桥的遗迹,只留下些石块还在。高祖打败默布后,经过这里,在沛宫摆酒设宴,歌舞畅饮,慷慨伤怀,叹道:游子思念故乡呵!泗水又往东南流经广戚县旧城南。汉武帝元朔元年(前128 )把这地方封给刘择,立为侯国。王莽时改名为力聚。泗水又流经留县,而后往南流经咤城东面,城西南有崇侯虎庙。不知此人的庙,为何会远远立到这里。泗水又往南流经宋大夫桓魅墓西面。山紧临泗水,西面上去都是岩石,凿成坟墓,今天人们称为石榔。榔有两重,石匠的制作十分细致精巧。孔夫子认为,人死了还是迅速腐朽为好。

  又往东南流过彭城县东北,

  泗水西岸有龙华寺。僧人法显远赴西域,渡海东归,手持《 龙华图》 ,首创了佛寺的形制,以后传遍中国,就是从法显开始的。当时他带来的两块天竺石,今天还在南面路东那片高地东边的基砌中,这两块石还十分光洁可爱。泗水又往南流,获水注入,往南流经彭城县旧城东面。周显王四十二年(前327 ) ,九鼎沉没于泗水的深潭中,秦始皇时鼎在此水出现,他以为自己的贤德已可与三代媲美了,非常高兴,就派了数千人去水下打捞,结果没有捞到,这就是所谓鼎伏― 沉没隐藏起来了。也有人说是用绳索系住鼎往上拉,但没有拉上来,绳索就被龙齿咬断了。所以谚语说,高兴得太早,拉鼎断了绳。’这是荒唐的传说。泗水又流经龚胜墓南面,墓碑今天还在;又流经亚父墓东面。《 皇览》 说:亚父墓在庐江县城东居巢亭中,那里有亚父井。官吏任职办公事,都在居巢厅上蔡祀亚父。后来又在城东建祠,人们至今还在祭祀他。据《 汉书? 项羽传》 载:历阳人范增,还没有到彭城,就患毒疮而死,没有说他到居巢。今天彭城南有项羽的凉马台,台西南的山麓上,就是他的墓地。范增不仰慕范彝的行为,却离开项羽来到这里,可说胸怀太偏狭了。根据记载推想起来,他的墓以在这里较为近情。

  又往东南流过吕县南面,

  吕县原是宋国的城邑。《 春秋》 :襄公元年(前572 ) ,晋军进攻郑及陈,楚子辛去援救郑,侵入宋国的吕、留。吕县正对泗水。汉景帝三年(前154 ) ,有白颈乌鸦及黑乌鸦在该县相斗,白颈乌鸦斗败,坠入泗水而死达数千只。京房《 易传》 说:违反了亲属相亲之理,于是出现了黑白相斗的妖异,那时即有吴、楚谋反。泗水上有桥梁,所以称吕梁,从前宋景公拉开弓匠制作的弓,搭箭向东射去,箭都聚集在彭城之东,深深射进石桥里,说的就是这座桥。这里狂涛急流奔腾澎湃,是泗水上的险地,正像孔子所说的,连鱼鳖也不能游。又说,飞瀑三十丈,浪花飞进九十里。今天已看不见古时的情景了。但这些说法也有点夸张,正像以插天描写山高,并不是真的就高到天上了。《 晋太康地记》 说:泗水出产馨石,就是《 尚书》 所说的泗水岸边有浮磐。泗水又往东南流,丁溪水注入。溪水上口在吕县承接泗水,水往东南流,从一片辽阔的低地北面绕过,又流经高山脚下而注入泗水。泗水冬春两季经常水浅流滞,常常须排去积沙以保持水道畅通,旅人大多从此溪过往。正如陆机《 行思赋》 所说的,利用丁水近捷的水岸,来排除泗水的积沙。晋太元九年(384 ) ,左将军谢玄派遣督护闻人爽,在吕梁动用民工九万,在水上筑了七条坝,以利子运粮船只的通航。又往东南流过下郑县西面,

  泗水流经卞那县,经过葛峰山东面,就是奚仲迁居的郑峰。泗水又往东南流经下邱县旧城西面,往东南流,近水流来注入。下邪是过去东海郡的属县。应韵说:奚仲从薛迁居到这里,所以称为下邪。汉时把齐王韩信迁到这里为楚王,建都在这里,后来设立为县。王莽时改名为闰俭,是东阳郡的治所。文颖说:秦嘉,东阳郡人。指的就是今天的下邱,晋灼说:东阳县本属临淮郡,明帝时把它划归下邱,后来又划归广陵。因此张晏说:东阳郡是今天的广陵郡,汉明帝时设置了下那郡。城有三重,大城中有大司马石苞、镇东将军胡质、司徒王浑、监军石崇的四座碑。南门称为白门,魏武帝就在这里俘获了陈宫。中城是吕布守卫的。小城是晋中兴时,北中郎将荀羡、都昙驻管的地方。从前泰山的吴伯武,少年时成了孤儿,与弟弟文章失散二十多年,后来在该县市上相遇。文章想打伯武,但心情悲痛,因此互相询间才知道原是兄弟。该县是沂水和泗水的汇流处。又有武原水注入。武原水发源于彭城武原县西北,注入破南,流经城西,此城就是王莽时的和乐亭。县东有徐庙山,是因为徐人迁徙到这里而得名。山上有个石室,就是徐庙。武原水又南流与武水汇合,称为伽水,往南流经刚亭城,又往南流到下那注入泗水,汇流处称为武原水口。又有一条水叫桐水,发源于西北方东海容丘县东南,到下邢汇入泗水。泗水往东南流经下相县旧城东面,王莽时改名为从德。城的西北面有汉朝太尉陈球墓,墓前有三块碑,是他的弟子管宁、华欲等人修造的。初平四年(193 ) ,曹操进攻徐州,破城后又连克取虑、唯陵、夏丘等县。因曹操父亲曾在此避难被害,他就屠杀了男女十万余人泄愤,泗水因此堵塞不流,从此以后,这几县行人绝迹,这也太残暴了!泗水又往东南流到睢水口。泗水又流经宿预城西面,又流经城南。宿预原是下邱的宿留县,王莽时改名为康义。晋元帝任安东将军的时候,在此督运军用物资,这里是仓库。魏太和年间,这里是南徐州的治所,后来撤消州治改设边防营垒。梁将张惠绍北侵,利用此城的险固,就把水军驻扎在这里,又增修外城,挖掘城壕,引水环绕城的四面,今天城已在泗水之中了。又往东南流,注人淮水。

  泗水又往东流经陵栅南面,《 西征记》 说:这里是旧陵县的治所。泗水又往东南流经淮阳城北面,城临泗水,昔日苗丘诉在泗水放马饮水,入水斩蛟瞎了眼,就在此处。泗水又往东南流经魏阳城北面,城紧靠泗水,陆机《 行思赋》 说:到了魏阳的水弯边。过去没有魏阳,可能就是泅阳县的旧城,王莽时叫淮平亭。也许因为魏文帝临幸广陵时经过这里,因此改变了地名,这就不清楚了。泗水又往东流经角城北面,然后往东南流,注入淮水。查阅各种地理书,有的说泗水在唯陵注入淮水,也有说在下相注入淮水,都不是确实可靠的说法。

  沂水发谏于泰山郡盖县的艾山,

  郑玄说:沂水发源于沂山,也有说发源于临乐山。沂水有两个源头,南源民间称为柞泉,北源民间称为鱼穷泉。两条水都往东南流,汇合成一条,在右边与洛预水汇合。洛预水发源于洛预山,往东北流,注入沂水。沂水往东南流,左边汇合了桑预水。此水发源于北面的桑预山,东流注入沂水。沂水又往东南流,蝗娘水注入。此水发源于鲁山,往东南流,在右边注入沂水。沂水又往东流经盖县旧城南面,往东流与连绵之水汇合。此水发源于连绵山,往南流经盖城东南,而后南流注入沂水。沂水又往东流经浮来山。《 春秋经》 载,公和营人在浮来会盟。浮来山就是公来山,在那乡西,所以称郑来之间。浮来水又注入沂水,浮来水左面接纳了三条水,右面与甘水汇合,而后注入沂水。沂水又往南流经爆山西面,爆山有两座山峰,相距一里,双峰都很秀美,浑圆的山形看来一模一样。沂水又往东南流经东莞县l 日城西面,与小沂水汇合。孟康说:东莞县是从前的郸邑,就是今天的哪亭。汉武帝元朔二年(前127 ) ,封城阳共王的儿子吉为东莞侯。魏文帝黄初年间(220 - 226 ) ,立为东莞郡。《 东燕录》 称为团城。刘武帝北伐广固时,登上城关遥望王龙,魏时,这里是南青州的治所。《 左氏传》 说:营、鲁争夺郸,由来已久。今天城北的邪亭就是当时的郸。京相瑶说:琅邪姑幕县南四十里有员亭,就是过去鲁国的郸邑。世人把字改了,是写错的。据《 郡国志》 东莞有娜亭,今天在团城东北四十里,还把它称为旧东莞城。小沂水发源于黄孤山,往西南流经城北,往西南注入沂水。沂水又往南流与间山水汇合,间山水发源于间山,往东南流,右面引入两条水,一起汇合入沂水。沂水往南流经东安县!日城东面,又南流与时密水汇合。时密水发源于时密山,春秋时属营地。《 左传》 :营人把共仲送回鲁国,到密时却死了。时密水往东流经东安城南,汉封鲁孝王的儿子强为东安侯。时密水又往东南流入沂水。沂水又往南流,桑泉水发源于北方的五女山,往东南流,巨围水注入。巨围水发源于巨围之山,往东南流注入桑泉水。桑泉水又往东南流,堂阜水注入,此水发源于堂阜。《 春秋》 :庄公九年(前685 ) ,管仲请求鲍叔把他关起来,鲍叔就把他囚禁了,但到堂阜就把他释放了。杜预说: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。就是这地方。堂阜水又往东南流,注入桑泉山,桑泉水又往东南流经蒙阴县旧城北面,王莽时称为蒙恩。桑泉水又往东南流与望尚水汇合,此水有两条源流,东流合为一条,俗称汉水。往东流经蒙阴后注入桑泉水。桑泉水又往东南流,卢川水注入。卢川水发源于鹿岭山,往东南流,左边有二条水汇入,右边有诸葛泉流来,乱流经过城阳的卢县,这里是从前盖县的卢上里。汉武帝元朔二年(前127 ) ,把这里封给城阳共王的儿子刘稀,立为侯国。王莽时改名为著善。卢川水又往东南流,注入桑泉水;桑泉水又往东南流,右边与蒙阴水汇合。蒙阴水发源于蒙山北麓,往东北流。从前琅邪承宫在此避乱,他生性仁厚,不和人争,有人冒认他所种的黍,他也就丢掉离开了。蒙阴水往东北流,注入沂水。沂水又往南流经阳都县旧城东面,阳都县就是从前的阳国。阳国是齐国的盟国,齐国贪图那片土地肥美,就把阳人迁走。汉高帝六年(前201 ) ,把这里封给将军丁复,立为侯国。沂水又往南流与蒙山水汇合。蒙山水发源于蒙山的北面,往东流经阳都县南面,又往东注入沂水。沂水又在左面与温水汇合。温水上口承接温泉破,往西南注入沂水。

  往南流过琅邪郡临沂县东面,又往南流过开阳县东面,

  沂水往南流经中丘城西面,《 春秋》 :隐公七年(前716 )夏天,修筑中丘城。《 左传》 说:记录这件事是因为这项工程不合时宜。沂水又往南流经临沂县旧城东面,《 郡国志》 说:琅邪有临沂县,从前属于东海郡,有治水在此注入沂水。治水发源于泰山南武阳县的冠石山。《 地理志》 说:冠石山是治水的发源地。应肋《 地理风俗记》 说:武水发源于冠石山,那大概是治水的异名吧。治水往东流经蒙山下,那里有一个祠庙。治水又往东南流经撷臾城北面,《 郡国志》 说:临沂县有撷臾城。季氏打算征伐撷臾,孔子说:昔日先王封他为东蒙主,是国家的重臣,为什么要征伐他呢?冉有说:因为撷臾城坚兵利,而且又与费相邻近,不攻下它,恐有后患。治水又往东南流经费县旧城南面。据《 地理志》 ,费县是东海郡的属县,是鲁国季孙氏的封邑,子路要毁掉它。公山弗扰的军队袭鲁,没有攻克,后来季氏被阳虎拘捕,公山弗扰在费反叛,说的就是这城邑。汉高帝六年(前201 ) ,把这里封给陈贺,立为侯国,王莽改为顺从。许慎《 说文》 说:沂水发源于东海费县,往东南流,注入泗水。沂字偏旁从水,音斤。吕忱《 字林》 也这样说。治水往东南注入的是沂水,泗水在西边,不能说向东南流注入泗水,两人都说得不对。所以民间称这条水为小沂水。治水又往东南流经访城南面。《 春秋》 :隐公八年(前715 ) ,郑伯要求废弃对泰山的祭祀而祭祀周公,让宛交还泰山的访城,而以近许的田作为交换。杜预《 释地》 说:访是郑国祭祀泰山的城邑,在琅邪费县东南。治水又往东南流,注入沂水。沂水又往南流经开阳县旧城东面,开阳县是从前的邵国。《 春秋左传》 :昭公十八年(前524 ) , 郑人袭击部,把部人全都抓起来带回,禹卜子说:我已无处可归了。于是就随着妻子儿女去邦。后来部改名力开阳。《 春秋》 :哀公三年(前492 ) ( (经》 载,季孙斯、叔孙州仇率军修筑启阳城,就是这座城。开阳县是过去琅邪郡的治所。

  又往东流过襄资县东面,转弯从县南往西流,又转弯向南流过郑县西面,

  《 鲁连子》 说:陆子对齐滑王说:鲁国费的家臣们,在襄责建造宅第。襄贵,王莽时改名章信,是从前郊的封国,少吴的后代住在这里。《 春秋》 犷昭公十七年(前525 ) ,炎体子朝拜鲁国,鲁公宴请他。昭公的儿子叔孙蜡问他:少昊以鸟为官名,那是什么缘故?郑子答道:少昊是我的祖先,我知道这件事。黄帝、炎帝以云、火为官名,太睐以龙为官名。少睁立时有凤鸟出现的祥瑞,就以凤鸟掌管历法,并规定了各种鸟官的职司,商议政事都靠他们。孔子也在这里向郊子学习。不久他对人说:天子把典章制度都丢了,关于职官的学问现在反而向四夷学习。《 竹书纪年》 :晋烈公四年(前412 ) ,越子末句灭掉郊国,俘虏了郊子鸽回来。襄责县是从前鲁国地方,是东海郡的治所,秦始皇立为郑郡,汉高帝二年(前205 ) ,改为今名,就是王莽时的沂平。

  又往南流过良城县西面,又往南流过下郑县西面,往南注人泗水。《 春秋左传》 说:昭公十三年(前529 )秋,晋侯在良与吴子会晤,吴子以水路不通为借口推辞了,晋侯就回去了。《 地理志》 说:良城,王莽时改名为承翰。沂水在下邵县北面向西流,分为两条水,一条在城北向西南注入泗水,另代条流经城东再拐弯流过县南,也注入泗水,称为小沂水。水上有一座桥,徐、泅一带称桥为坦,从前张子房在纪上遇黄石公,就是这地方。建安二年(197 ) , 曹操在这里围困吕布,引沂、洒之水灌城,而擒了他。

  洙水发源于泰山郡盖县的临乐山,《 地理志》 说:临乐山是洙水的发源地,洙水往西北流到盖,注入泗水,有人把洒字写作池字,把字写错了。洙水从山间往西北流经盖县,汉景帝中元五年(前145 ) ,把这里封给皇后之兄王信,立为侯国。洙水又往西流经泰山东平阳县。《 春秋》 :宣公八年(前601 )冬,修筑平阳城。杜预说:平阳就是今天泰山郡的平阳县。河东也有平阳县,所以此处加了东字。晋武帝元康九年( 299 )改名为新泰县。

  往西南流到卞县,注人泗水。

  洙水往西南流,盗泉水注入。泉水发源于卞城东北、卞山的北面。《 尸子》 说:孔子走到胜母县,天晚了,却不愿住宿;经过盗泉,口渴了,却不肯饮水,那是因为他讨厌这两个名字的缘故。所以《 论语比考俄》 说:水名盗泉,仲尼不漱,指的就是这泉水。盗泉水往西北流,注入洙水。洙水又往西南流到卞城西面,往西南注入泗水,往西南乱流到鲁县东北,又分为两条水。水旁有旧城,是两条水的分水处。洙水往西北流经孔里北面,这就是所谓沫、洒之间。《 春秋》 说的浚沫,不是说那时开始开凿,而是进行了加深拓宽的疏浚工程。洙水又往西南流,分出了支流,又往南流经瑕丘城东面,而后南流进入石门,古时候用石块结成水门,横跨在水上。洙水往西南流,世人称为杜武沟。洙水又往西南流,经过南平阳县的显间亭西面,那就是郑邑。《 春秋》 :襄公二十一年(前552 ) ( (经》 载,郑庶其带了漆和间丘二邑前来投奔。杜预说:平阳以北有显间亭。《 十三州志》 说:山阳南平阳县又有间丘乡。《 从征记》 说:杜预所说的显间,就是间丘。按漆乡在该县东北,漆乡东北十里,有一个间丘乡,显间不是间丘,那么显间自然该是另外的亭了。但不知哪个说法正确。洙水又往南流,洗水注入。吕忱说:洗水发源于东平阳,上流在刚县西面、阐亭东面承接汶水。

  《 尔雅》 说:汶水的分支称阐水,正如洛水有波水之称一样。洗水往西南流经盛乡城西面。京相蟠说:刚县西南有盛乡城。洗水又往南流经泰山宁阳县旧城西面,汉武帝元朔三年(前126 )把这里封给鲁共王的儿子刘恬,立为侯国,王莽改名为宁顺。洗水又往南流,侏水的支流注入,此水上口承接洙水,往西南流经瑕丘城北面,又往西流经宁阳城南面,又往西南流,注入洗水。洗水又往西南流,经过泰山郡乘丘县旧城东面,赵肃侯二十年(前330 ) ,韩国大将与齐国、魏国在乘丘大战,就是此县。汉武帝元朔五年(前124 )把这里封给中山靖王的儿子刘将夜,立为侯国。洗水又往东南流,注入洙水。洙水又往南流到高平县,往南注入泗水。这里西有茅乡城,东距高平三十里。京相播说:今高平县西三十里有旧茅乡城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佚名.是何年网.http://www.4hn.org/files/article/html/0/253/index.html
    《水经注》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。从书名来看,此书是另一种叫做《水经》的书作《注》。事情的确如此,三国时期的一位已经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名叫《水经》的书,内容非常简略,全书只有八千二百多字,每一条写在此书上的河流,都是公式化的:发源、简单的流程、入海,或在何处汇入另一条大河。全书《注》文超过《经》文二十多倍。《水经注》是一部三十多万的巨构,是一部独立的古典名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