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愁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朝代:宋代
            作者:
                  石象之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原文:
            来何容易去何迟,半在心头半在眉。
门掩落花春去后,窗含残月酒醒时。
柔如万顷连天草,乱似千寻币地丝。
除却五侯歌舞地,人间何处不相随。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注释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作者:佚名
                
				    
①币:“匝”的异体字。
②五侯:历史上称五侯的很多,这里泛指达官贵人。
▲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简析
                
  曹植有一篇《释愁文》,把“愁”说成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,为了表现“愁”,就把它“物化”了,说他能“推”可“握”,能来能去,能多能少,但形象不够鲜明。石象之的这首诗形象更鲜明,更生动。
  首联可以用李清照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的结尾来作注释:“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”这就是来得快而去得慢的“愁”为什么会“眉间心上,无计相回避”的原因。
  颔联是写最容易产生“愁”的环境。“更能消几番风雨,匆匆春又归去。惜春常怕花开早,何况▼
  
                作者:佚名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 
        作者介绍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石象之,生卒年不详,北宋文人。字简夫,越州新昌(今属浙江)人,石待聘之子。仁宗庆历二年(1042)进士,官太常博士、太子中允,以文学名世。
...